王岳伦&王诗龄
典型场景:
菜市场里,王岳伦拎着菜篮子自顾自地为50块钱如何买到三天的食材而犯愁,而王诗龄一会儿和田亮的女儿牵手,一会儿在市场门口与同龄小孩交朋友。总之,王诗龄对待周围环境一直显得游刃有余,基本上不用爸爸操心。而爸爸王岳伦一直处在为剧组分派的各种任务发愁之中。
流行说法:零经验的新手爸爸
连妻子李湘自己都承认:“像王导这样的艺术家,基本上是不食人间烟火的。”但是女儿王诗龄却相当有主见。从节目中也能看出王岳伦爸爸这个角色,在女儿的生活中存在感很低。王诗龄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超强交际能力,显然也不是从爸爸身上学来的。有网友推测,在家照顾女儿的工作基本上应该都是李湘。而据此前有媒体报道,王岳伦和李湘在家里分工明确,王岳伦负责教育,李湘则负责女儿的生活起居,所以这次《爸爸去哪儿》和女儿单独外出生活的72小时,王岳伦直呼是“噩梦”:“因为从来没有单独跟她在没有妈妈或者是保姆的情况下,相处很长时间”。
心理专家:爸爸不能缺席家庭教育
王岳伦这个爸爸很典型,因为工作压力、生活压力和教育习惯,很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,基本上都是妈妈在奶奶姥姥等长辈的协助下教育孩子,爸爸则是“甩手掌柜”。心理专家赵莹认为:父教缺失可能造成以下三种情况:一是由于性别榜样的缺失,男孩子可能出现对性别角色把握不足的现象,即所谓的“娘娘腔”。二是可能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。三是女孩长大可能成为“大叔控”,无法处理好与丈夫之间的关系。
心理专家赵莹还认为,虽然目前王诗龄表现出“小大人”的状态,生存能力、交际能力都很强,但是如果成长中一直缺少爸爸的身影,对她的成长也非常不利。
郭涛&石头
典型场景:
录节目的时候,郭涛的儿子石头就摔伤了胳膊。这对于四十几岁才有儿子的郭涛来说,并没有大惊小怪,而是坚持让儿子参加节目。于是,在节目里,小石头总是打着石膏吊着胳膊,一路狂奔。当石头独自一人成功找到了铁锅之后,郭涛很骄傲地说:“好小子!”
流行说法:敢放手的硬汉爸爸
石头胳膊受伤,郭涛也没有特别照顾儿子,还让儿子帮自己扔垃圾。在Kimi闹别扭不肯去与石头一起完成任务的时候,郭涛就让石头自己去,锻炼儿子的担当感。很多专家认为郭涛的教育方式与林志颖的细腻教育方式不同,完全是“散养”。很多网友都认为,石头长大了也必定是个阳刚气十足的男子汉。
本报心理专家:“散养”也不能忽略赞美
自从上了《爸爸去哪儿》之后,郭涛人气暴增,网友调侃说郭涛又因为儿子翻红了一把。的确,在《爸爸去哪儿》中,郭涛和石头身上的爷们气为他们加分不少。郭涛对儿子的“散养”教育也备受推崇。
不过,本报心理专家赵莹也提醒读者,散养不等于不管孩子,而是让孩子去体验、去尝试。同时,赵莹告诉记者,一般采用“散养”方式教育孩子的爸爸,多数不太擅长表露情感经常赞美孩子,但事实上孩子很在乎大人的关注和赞赏。父母应该多表达对孩子的喜爱,哪怕只是一个拥抱、拍拍后背、亲亲脸。
张亮&天天
典型场景:
晚饭后各回各家,名模张亮问儿子今天“村长”在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他是怎么表现的。天天没说话,张亮让天天扮演“村长”,而自己将儿子当时的表现演了一遍,之后张亮问儿子有何感受。之后,张亮又让儿子再一次扮演“村长”,而这一回在听到“村长”召集令的时候,张亮立刻响应。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,张亮让儿子感受了一把如何尊重别人。另外,张亮不小心把水洒到儿子鞋上,立刻就说“对不起”。
流行说法:有原则的嘻哈爸爸
通过角色互换,告诉孩子怎样才是尊重别人,才能让别人感到舒服,这种方式比直接说教要有效得多。张亮的教育方式,也被认为看似嘻嘻哈哈,但却是很有原则的。
心理专家:爸爸是孩子的第一品德老师
心理专家赵莹告诉记者,张亮的做法非常好,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方式叫“情景模式”,通过体验式学习,让孩子更容易把成年人口中的道理具体化,更容易接受和理解。
但在沙漠生存时,为了既能让儿子吃到鱼,又要节省用水,张亮跟卖鱼的老板撒了个谎,说自己家里停水了,请他帮着把鱼洗一洗。心理专家认为,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、谦逊与责任,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。如果张亮直说自己家里缺水,估计卖鱼的老板也会帮忙。
童心是最大的荣耀
前些天,动画大师宫崎骏封笔,成人们的世界一片哀鸣。在宫崎骏构筑的动画里,有一颗飞翔着的童心,相信雪地花开、相信赤足可走过深海、相信号啕大哭过后亦可微笑着把困境缓缓推开??每个人都曾有这么一颗美好的童心,被岁月的流沙磨砺后,它便成了,那颗藏在你蚌壳般坚硬的心里面的,珍珠。
那颗珍珠,因你我拥有过,埋没过,因而知道它有多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