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个“穿衣公式”在网上被疯狂传播。这个“穿衣公式”是一位医生根据自己孩子的穿衣情况,对8类不同材料款式的衣物依据保暖情况进行了划分,给每一类衣物“明码标温度”,并根据穿衣情况计算公式“人体温度=室温+每一件衣物的温度”,如果结果接近26℃,就代表体温会控制在26℃左右,那么人体就能感觉相当舒适了。
科学力证:“穿衣公式”不靠谱
这个“穿衣公式”看上去有理有据,许多家长也将其奉为科学,每到换季或者气候突变的时候,就根据这个公式给宝宝增减衣物。但专家表示,这个“穿衣公式”其实并不靠谱。在评估衣物保暖程度的时候,这个公式有三种情况并没有考虑:首先是衣物叠加的保暖效果,还有室内外有风和无风的情况,最后是人体的散热能力。
“穿衣公式”将每种衣物的保暖性用“摄氏度”来标识,但衣服的保暖性真的可以测量出来吗?
从材料角度来说,用平板式保温仪只能测试出衣服面料的保温性。把平板的温度设定在人体的温度36℃,然后将面料覆盖上去,看看加热功率在多少才能让平板保持36℃不变,加热功率的大小就是散热量,功率越大,散热情况越差,所以导热情况越好,那么保温效果就越差。但是这样根本测不出衣服整体的保温性。所以网上呼声很大的公式,是不靠谱的哦!
“穿衣公式”并不科学,这让很多相信它的妈妈很头疼。天气逐渐变冷,如何给宝宝穿衣成了妈妈的心头大患,穿得薄了怕宝宝着凉感冒,而穿得多了怕宝宝得“捂热综合症”,冬季到底该如何给宝宝穿衣呢?小编为你支几招!
1、根据宝宝背部冷热决定穿衣
未足半岁的宝宝,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完善,容易因穿衣过多或过少而出现身体问题。对于半岁以下的宝宝,穿衣原则是最好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;半岁以上的宝宝学爬学走相对好动,所以最好比大人少穿件衣服。由于宝宝的温控神经尚未发育完善,加上四肢长时间暴露在外,他的身体的冷热情况较难通过四肢表现出来。因此,摸宝宝小手来感受宝宝冷热是不适当的。
妈妈可以时常用手摸摸宝宝的背部,确认他有没有出汗,这是衡量宝宝穿着是否合适的好办法。
2、一件厚衣不如几件薄衣
有些家长会挑选厚厚的衣物给宝宝穿,但其实厚衣服的保暖程度不如几件薄衣服叠加。由衣物保暖性的叠加效果来看,家长最好不要让宝宝穿太厚的衣服,而是多穿几件薄衣服,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会形成隔绝冷空气层,达到保暖作用。
3、给宝宝选择易穿脱的衣服
宝宝衣服的款式很多,对于小宝宝来说最好少一分“风度”,多一分“实用”。给宝宝选择穿便于穿脱的衣物。如背心和前开的毛织物。出汗时就可以马上给宝宝脱去多余的衣物,温度降下来可以及时地添加,不会麻烦。一些款式复杂的衣物穿脱麻烦,宝宝容易在较长时间的穿脱衣服过程中着凉。
4、注意宝宝衣物材料选择
选择棉质的衣物给宝宝,棉质衣物保暖性好且柔软舒适,不要给宝宝穿化纤衣服,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,它会力。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气感。不要选择含马海毛的毛线,因为容易脱毛,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会引起疾病。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或绒衣,虽然它可抵御风寒,但容易引起颈部痊痒及等麻疹。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羽绒服,因它可诱发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及支气管痉挛。
5、给宝宝选择合脚的鞋子
宝宝鞋子的大小要合适,如果鞋子太大,它就会与脚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空隙,使得脚的热量大量散失;相反,若鞋子太小,由于脚与鞋之间没有多少空隙,就会把鞋子和袜子的棉絮、纤维绒毛挤压结实,从而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温。因此,宝宝的鞋子稍稍宽松一些,质地为全棉,穿起来很柔软,这样,鞋子里就会储留较多的静止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。
6、注意穿衣环境
由于小宝宝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,因此家长在给宝宝换衣服时,最好循序渐进。不要一下子就将宝宝宽衣解带,因为宝宝无法适应忽然袭来的冰冷空气;最好先布置一个温暖的更衣空间,例如开暖气将室内温度调高,然后再给宝宝脱衣,以免宝宝猛然接触冷空气而着凉。
7、洗澡后别马上穿衣
天气寒冷,许多家长给宝宝洗澡后生怕宝宝着凉,都会立即给宝宝穿上衣服。但其实洗完澡后,宝宝的体温特别高,马上穿衣服会使其患上小儿汗症,因此最好不好马上穿衣。最好先用浴巾将宝宝的身体拭干,在温暖的室内等宝宝的体温降下来后再给他穿上衣服。
8、尿布不要覆盖宝宝腹部
冬季宝宝出汗的机会较少,因此排尿情况会相应增多,更换尿布次数较多。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尿布盖在宝宝腹部,但这样的话尿布的温度明显低于宝宝腹部温度,一天十几次更换尿布,宝宝不断用他们的腹部捂暖凉尿布,容易受凉。所以衣服最好选分体款式的宝宝服,连体的也要选换尿布时肚皮处不用打开的那种,免得宝宝受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