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幼教
相信性格在早期培育的重要性:教育人士讨论家庭教育观念
新闻标签
发布日期
2020-05-30 10:52:41
阅读
3103
  王君中央党校出版社编审。她的儿子钟道然著有畅销书《我不原谅》。钟道然去年在人民大学大三经济系专业退学,到英国读艺术类专业。

  陈学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教育专家,儿童心理学专家。她的孩子22岁,现在在美国读大学。

  肖堰教育部原国际司国际组织处副处长,现任华尔街英语中国区公关总监。她的女儿人大附中初中毕业后,放弃中考,赴美国高中就读。

  麻亚炜新通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、总裁,教育规划专家和留学问题专家。她的女儿Emma在14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《任意门》,今年即将出国读高中。C04-C05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徐晓帆摄

 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元化,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,家长们思考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家庭教育,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。7月3日,京华时报教育周刊举行“教育人的家庭教育观”教育行业家长论坛,4位身在教育行业的妈妈,与读者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。

  □论坛背景

  家庭教育受到广泛关注

  什么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?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?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?这些已经成为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。为此,京华时报主办了“教育人的家庭教育观”教育行业家长论坛。邀请了多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,请她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。

  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,家长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,对孩子的培养目标,已经被裹挟在莫名其妙的洪流中,越来越失去自己的想法。小升初的学生需要熬夜写作业已经不再新鲜,幼升小也已经变得走样了,在面试一些著名的小学时,不但要进行英文的自我介绍,还要回答很多很难的问题。这让很多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产生了疑问和不确定。

  在论坛现场,4位既是家长又是教育业内人士的母亲分享了在子女教育中的感悟,并对孩子的成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她们有困惑也有经验,她们也给其他家长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,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忙碌的、盲目的家长思考应该怎么样面对孩子的成长。

  □谈子女教育

  家庭教育应是最有益的补充

  新通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、总裁麻亚炜表示,自己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很多问题。家长一方面抱怨补习班,一方面又变成抱怨的帮凶,送孩子参加补习班。这种教育体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,但孩子的成长又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,因此,她认为,家庭教育应该成为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益的补充。

  麻亚炜说,现在的学校教育因为学生人数众多,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原因,在本质上仍然是标准化教育,无法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,因此聪明的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来帮助孩子个性化的需求,关注孩子的长处、短处,最喜欢的东西、最不喜欢的东西,给孩子一些空间。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办法做到的,可以在家庭教育里做补充。

  她认为家长还要起到护栏的作用,包容孩子。让孩子有一点自己的空间,可以去学习一些与课本没太大关系的东西,包括一些犯错的机会、发呆的机会或者锻炼身体的机会。她说,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才是孩子的未来,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,就应该先变成那样的人。

  培养闺蜜般母女关系

  华尔街英语中国区公关总监肖堰,曾经是教育部的官员。经历过两种不同的身份,肖堰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体会。她认为,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学校教育、集体教育、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。家庭教育可以从一开始就进行规划、管理。肖堰说,她在子女的培养过程中,非常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:一个是包容快乐,另一个是判断选择的能力。她说,快乐也是一种非常大的能力,而只要是在能力范畴的,就一定是可以培训的。

  在女儿的成长中,她会根据这些能力,在交流相处中进行引导。这让家庭建立起了一种母女或父女之间交流的模式,一个沟通的文化。女儿知道跟妈妈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,“我们俩像闺蜜一样”。这种家庭模式,形成了互相尊重、平等交流的氛围。此外,家庭价值观的一致也非常重要。肖堰说,在她的家庭中,遇到问题习惯开家庭会,各自将问题摆在桌面上谈,最终达到一致的观点。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,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。

  让孩子积极充当家庭成员

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教育专家陈学锋说,自己的儿子在国外就读,与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相比,他的学业成绩并不占优势,但是儿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却比较好。社会交往能力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影响,孩子每次回国,都一定要去看望他的几任老师,她认为这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功能。

  陈学锋说,孩子从出生以后就是一个生物的个体,家庭是其逐渐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。这个场所给孩子的营养就能够决定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家里的价值观和做人的态度,对待他人的态度,对待自我的态度,对待自然的态度都非常重要。因此,她认为,要创造家庭和谐的氛围,并让孩子通过实际参与家庭的生活体验这些,有的家长为了“学习”不让儿童参与家庭的生活和交往,实在是失去了绝佳的教育机会。在学校也一样,有伙伴,有朋友,孩子的能力更强,性格更成熟。

  家长的认知决定孩子的认知

  中央党校出版社资深编辑王君的儿子出版了《我不原谅》一书。她说,在儿子接受媒体采访时,多次被问到他有怎样的父母,怎样的家庭,为什么他还能保持自己的个性。

  王君说,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。一个人的成长,来自于遗传和环境。遗传基因不能选择,但孩子成长的环境则是可以改变的。她认为,基本的环境第一是父母,第二是读到的书(包括音像),第三是学校,也就是老师和同学。一个孩子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,对他产生影响的基本上就是这些因素。所以,父母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,家长的认知决定孩子的认知。在孩子幼年时期,家长便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认知告诉孩子,教导他们是与非、对与错。

  对于给孩子的正能量,王君特别强调语言传递给孩子正能量的意义。她说,在她的家里,从孩子一出生家里就有一个共识,就是要进行赏识教育,她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斟酌会过脑子。

  □关于成功

  看到每个孩子自身价值

  在家长眼中,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?在论坛上,各位妈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麻亚炜认为,她对孩子成功的定义,第一是要身心健康、性格开朗,第二是有一个良好的品德。正直,有责任感。第三个才是学识。

  麻亚炜说,自己的女儿出国之前,语文和英语都是在年级的5%,但是数学和科学就在25%,老师觉得这并不成功。女儿觉得自己擅长的,老师都不重视,所以感到很挫败。老师只跟成绩更好的学生比,孩子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,久而久之,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遭受很大的打击。麻亚炜认为,中国传统的教育观重视“补差”,就是永远觉得那个差的要提上来,而事实上教育更应该关注“培优”,即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点加以着重培养,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差异化优势,而不是平均分、总分间的竞争。

  陈学锋也表示,目前很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成功的孩子,但是对成功的定义,也反映出成人的价值观,只看社会认可的成就这个标准并不全对。她说,现在很多人眼里的成功概念是独木桥式的成功,每个人都在桥上走,走在别人前面了就意味着成功。这就有问题,比如学校成绩排名会以学业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,但一个善良、积极向上的孩子可能老由于外在的评价不好,最终摧毁孩子的自信。成功概念应该是多元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,比如智力的概念其实归根到底是解决问题的能力;人能尽到对别人的责任,有幸福快乐的能力,能带来正能量的人,也算得上是成功的。

  □关于出国

  先完成国内学业再出国

  4位家长的孩子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出国。是否该让孩子出国?该在什么年龄段出国?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。

  麻亚炜说,没有一种教育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。她认为中国的教育培养了孩子特别好的韧劲儿,很多的学生一旦到了国外,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那种韧劲儿就会爆发出来。

  同时,在学习方面,他们的数理化在国内已经打了很好的基础,所以可能一个在国内数学是B的学生,到国外就变成A+了。这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。因此,她认为,如果选择出国留学,首先孩子要在国内完成九年义务教育,打劳中文基础。第二是家长应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。她说,初一到初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。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,同时也是孩子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。

  麻亚炜说,在孩子最终决定出国前,她已经让孩子独立在美国和英国参加了两次迷你留学。在女儿小学六年级和初二结束时,女儿独自一个人去国外中学读summer school,从而体会了两个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,对国外上学有了自己的认识。她认为,家长在确定孩子出国前,应该也做一些这样的尝试,确定孩子是否真的准备好了。

  列问题与女儿共同交流

  肖堰则表示,自己的女儿15岁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出国。她认为,这与早期教育有关。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所判断,了解孩子的情况,最终,双方需要达到共识。

  她说,女儿初二时,曾经就出国与否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。女儿正好青春期,特别想把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出来。肖堰曾经犹豫,到底让不让女儿出国,或者腾出一段时间去国外陪她。母女俩于是有了一个很平等很正式的讨论,就像访问一样,母亲采访女儿,围绕为什么要出国,双方各列出了20个问题,用一下午的时间仔细地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。当她发现,女儿和自己有很多的一致时,肖堰说,“好,你可以走了”。

  陈学锋认为肖堰的方法值得学习。家长应该明确出国是孩子自己的决定,自己要对国外生活负责。

  □关于交流

  尊重是平等交流的关键

 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,如何与子女相处,也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。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有的虽然与父母一起生活,却没有沟通,令父母非常伤心。在论坛上,嘉宾们也就与子女的交流问题进行了讨论。

  王君认为,在中国的家长中,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干预孩子的选择,包办一切。“古代的父母尚是包办婚姻,今天的父母要包办你终生。孩子特别反感家长对自己的这种要求。”

  陈学锋则表示,孩子是主动学习和认知世界的,家长要用心倾听“读懂”儿童的诉求,有一些家长看来是无理的行为其实对孩子是有意义的;孩子的成长规律是需要尊重的,成长是一个“蛹变蝴蝶”的过程,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,童年期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,让孩子多探索和尝试;按照成人的模板要求孩子,过多压力对孩子的发育不好。

  几位嘉宾都认为,中西方教育理念存在几大区别:价值观不同,成才标准不同。嘉宾认为,对儿童的成长要善于等待,要给孩子以时间,让他去整合、消化。“其实孩子也在塑造家长,你要让他来塑造你,你不能像铁板一块,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。还有很多家长对尊重的理解并不成熟,比如我们给孩子吃饭,让他把这个都吃了,因为你认为这个有营养,但是西方不是这样,孩子愿意吃就吃,不愿意吃就不吃,对人尊重的程度就是一个社会一个人文明的程度。”王君说。

  论坛嘉宾认为,与孩子的交流中,平等尊重是最主要的。正因为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和想法,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。肖堰说,她常常和在国外的女儿视频能聊三四个小时。“她的同学就会说,你跟你妈怎么能说这么长时间,我跟我妈说话就像挤牙膏似的”,所以肖堰认为,这也是长时间努力的结果,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不断改变自己。

  □专家支招

  没有不好的孩子

  在论坛上,专家们也就现在的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。王君说,希望家长有一种共识,就是没有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好的家长。她说,常听到有家长指责孩子,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,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想法。家长首先要有认知,在认为孩子不好的时候,首先要学会反思自己,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,别冲着孩子去。

  不说教指责比较

  肖堰认为,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替代、保护、强加,就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。

  说教、指责和无端的比较也是对孩子自尊伤害最大的因素。现在的家长是特别容易这样做,但对于说教,孩子其实特别反感。肖堰说,女儿在读书过程中,想选择一门难度很高的课程,作为家长她也曾担心女儿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,但是看到孩子努力尝试和付出,便释然了,不再考虑结果。

  鼓励孩子敢于尝试

  陈学锋表示,现在大家普遍有一种对失败焦虑的心态,就是不敢试,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“正确”的“机会”,不舍得有一点点“失败”,就会限制了孩子的选择能力和创造力。想对孩子的长远负责,要丰富孩子的经验和体验,让他体会到自己决定的后果。

  唯一比第一更重要

  麻亚炜则认为,现在的学校教育讲求分数,讲的是第一和第二,因为第一、第二永远是排他的,有第一才有第二,但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强调的是唯一比第一更重要。唯一就指的是差异化,差异化比第一更重要,这应该成为家庭教育要改的标准。

  本次活动速录由亚伟速录提供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所供职机构无关(原标题:教育人士讨论家庭教育观念)(来源:京华时报)
文/BBunion编辑部
首页 | 品牌中心 | 课程中心 | BBunion资讯 | 加盟BBunion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专题页 | 手机版

热门标签: 早教加盟中心 | 早教加盟 | 早教中心排名 | 早教加盟网 | 早教中心 | 早期教育 | 早教 | 早教投资 | 早教机构 | BBunion早教 | BBunion国际早教 | BBunion | 早教加盟 |

地址: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大道893号泰地海西中心B座17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备案号:闽ICP备14009374号-2
Copyright ©福建省港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电话: 400-0078-777    0592-5980277